鹧鸪天·晚岁躬耕不怨贫

鹧鸪天·晚岁躬耕不怨贫朗读

晚岁躬耕不怨贫,只鸡斗酒聚比邻。都无晋宋之间事,自是羲皇以上人。

千载后,百遍存。更无一字不清真。若教王谢诸郎在,未抵柴桑陌上尘。

译文

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,安于清贫,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,彼此融合无间。他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,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。

千年过后,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,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。他晚年归耕在柴桑,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、谢诸郎高洁。

注释

去手:离手。

躬耕:亲自耕种。斗:盛酒的容器。

晋宋之间事:指东晋末年、刘宋初年,即陶渊明生活的年代。这是一个南北分裂、战乱不断、篡弑频起的年代,极端动荡混乱,凶残黑暗。羲皇以上人:指上古以远的人。

清真: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:清新纯真。

王、谢诸郎:王、谢两家的子弟。王、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,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。柴桑: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。陶渊明柴桑人,晚年归耕也在柴桑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德才.辛弃疾词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一九八八年:253-254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 ...

辛弃疾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郭印

默默幽轩祗自知,天人一理未容欺。

檐光坐揖青山入,窗影閒看白日移。

()

甫毕荣亲愿,归休不计年。心冥尘竟远,善积子皆贤。

万事残初梦,千龄掩逝川。登门独无路,追感倍悽然。

()
金鉴才

花逐流泉坐暮春,客来强作永和人。可怜修竹觞吟处,天地无忧物事新。

()

廓落湘中客,羁迟皖水偏。江鸣孤棹雨,云乱远村烟。

壮志惭浮梗,名场笑聚膻。半生行止事,回首意茫然。

()

惨淡归人意,春前问去舟。参商初两地,胶漆已三秋。

雨色低津树,江光隐驿楼。庭花多所恨,不是锦衣游。

()

唐人春深题,用韵工车斜。

逐逐语言去,谁欤真识花。

()